武媚娘傳奇線上看
好多熟悉的美女,服裝也美,看著養眼。
武媚娘傳奇線上看劇情簡介
貞觀十一年,武如意選入大唐後宮。時逢宮廷裏正在排《蘭陵王》之舞,如意以絕妙舞姿豔壓群芳,並與唐太宗李世民邂逅于承慶殿上。隨後,鄭婉言死于非命,所有證據指向如意,她飽受酷刑,被發配掖庭。一年期滿,如意被放出,在大朝會上三番五次展露頭彩,使得太宗賜其名媚娘,封爲才人。媚娘一時成爲後宮所有女人的衆矢之的, 皇儲爭鬥腥風血雨,她以退爲進卻未想到李世民轟然離去,帶走了她此生最熱烈的一段愛戀。 削發爲尼的媚娘爲腹中孩兒計劃離開感業寺,然而陰差陽錯回到宮中的她竟又流産,所有證據指向王皇後,爲了複仇,媚娘走向了一直愛慕著她的唐高宗李治。永徽三年,媚娘被封爲昭儀。永徽六年,媚娘被立皇後。媚娘幫助李治清肅了門閥勢力,大唐日漸昌盛,而李治卻心有余而力不足,皇儲之爭忽隱忽現。永淳二年冬,李治駕崩,新皇昏庸無能,各種政治傾軋將媚娘推到風口浪尖處…… 天授元年,武媚娘身著皇袍頭戴帝冕,在衆人注視下一步步登上則天樓,稱聖神皇帝。
人物介紹
武則天
范冰冰 飾
武則天(624-705),漢族,並州文水人,是唐代開國功臣武士彟與隋朝後裔楊氏的次女。她工于心計,心狠手辣,兼涉文史,且容姿絕美。她是唐太宗的武才人,是唐高宗的皇後,育有四男二女。唐高宗駕崩後,臨終遺诏:太子李顯于柩前即位,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,由天後決定。四天以後,李顯即位,是爲唐中宗,尊武則天爲皇太後。光宅元年(684)二月,李顯打算任命韋皇後之父爲侍中,宰相裴炎力谏,李顯生氣地說:“朕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,又有何不可?還在乎一個侍中嗎?”武則天以此爲借口將李顯廢黜爲廬陵王,立第四子李旦爲帝,是爲唐睿宗。公元(690)年九月武則天正式稱帝。稱“聖母聖神皇帝”。改國號爲“周”。她掌權15年,又將皇位傳回于李顯。公元705年12月16日,武則天病逝于上陽宮,享年82歲,遺诏:去帝號,附廟,歸陵。稱”則天大聖皇太後“。赦免王皇後,蕭淑妃,長孫無忌,褚遂良等人後世無罪。與高宗李治合葬乾陵。墓前立無字碑不刻一字,“千秋功罪,留待後人評說”。就此,結束她那傳奇的一生。
李治
李治廷 飾
唐高宗李治(628-683)唐代皇帝,漢族。廟號高宗,谥號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。貞觀二年(628年)六月十三日出生,卒于弘道元年(683),享年56歲。太宗第九子,母文德順聖皇後長孫氏。字爲善。貞觀五年(631)封晉王。七年,遙授並州都督,後又加封右武侯大將軍。十年,長孫皇後薨逝,李治與同妹妹晉陽公主一起被唐太宗親自撫養。十七年,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間發生了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,最終太宗廢太子承乾,黜魏王泰,改立晉王李治爲太子。二十三年五月,太宗去世,李治即位,時年二十二歲。 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,前六年號永徽。高宗在即位之初,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,李勣、長孫無忌等共同輔政。他們君臣都牢記太宗的遺訓遺囑,奉行不渝。訓令納谏、愛民,高宗即位時即對群臣宣布:“事有不便于百姓者,悉宜陳,不盡者更封奏。”並日引刺史入閣,問以百姓疾苦;訓令崇儉,高宗即召令:“自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。”高宗君臣們蕭規曹隨,照太宗時法令執行,故永徽年間,邊陲安定,百姓阜安,有貞觀之遺風,史稱“永徽之治”。公元683十二月,高宗去世。葬于乾陵。谥號:天皇大帝、天皇大弘孝皇帝。
李世民
張豐毅 飾
唐太宗李世民(598年1月28日-649年7月10日),祖籍隴西,是唐高祖李淵和窦皇後的次子,唐朝第二位皇帝。李世民少年從軍,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炀帝。唐朝建立後,李世民官居尚書令、右武候大將軍,受封爲秦國公,後晉封爲秦王,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、劉武周、窦建德、王世充等軍閥,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。武德九年(公元626年),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,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、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,被立爲太子。唐高祖李淵不久被迫退位,李世民即位,年號貞觀。李世民爲帝之後,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,以文治天下,並開疆拓土,虛心納谏,在國內厲行節約,並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,終于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,開創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,爲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。公元649年7月10日(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),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駕崩于含風殿,享年五十二歲,在位二十三年,谥號: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。廟號:太宗,葬于昭陵。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,有墨寶傳世。
徐慧
張鈞甯 飾
徐慧(公元627年-公元650年),湖州長城人。永遠都以完美來要求自己。論相貌,粉妝玉琢,乖覺可喜;論才華,滿腹經綸,琴棋書畫無不精通;論爲人,深谙人情世故,避諱鋒芒,爲人低調;論品格,溫文爾雅,蕙質蘭心。只是上天偏愛捉弄世人。偏偏讓她們親如姐妹,又同時愛上同一個男人。
蕭淑妃
張馨予 飾
唐高宗淑妃蕭氏(?-655年),南朝士族蘭陵蕭氏族人,齊梁皇室後裔,容色絕美,翩若驚鴻婉若遊龍。生許王李素節、義陽公主、宣城公主。高宗李治爲太子時, 蕭氏爲良娣。高宗登基之後,晉爲淑妃,寵冠後宮。後在與武則天的宮廷鬥爭中失敗被廢爲庶人,被關押在暗室,被武則天砍去手足,浸泡在酒缸中,最終被折磨而死。
李恪
李解 飾
李恪,生于武德二年(619年),薨于永徽四年(653年3月6日),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,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諸多兒子中最賢能的,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爲太子,但遭到長孫無忌的強烈反對而作罷。高宗李治即位後,李恪被長孫無忌以謀反的罪名陷害至死。毛主席曾經評價李恪爲“英物”,爲李世民不立李恪爲太子而感到惋惜。李恪之母楊妃是隋炀帝之女,有同母弟蜀王李愔。其子四人:李仁(李千裏)、李玮、李琨、李璄。《毛澤東點評二十四史》李恪英物,李治朽物,知子莫若父。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,可謂聰明一世,懵懂一時。恪又有文武才,太宗常稱其類己。既名望素高,甚爲物情所向”。—《新唐書》。史臣曰:太宗諸子,吳王恪、濮王泰最賢。皆以才高辯悟,爲長孫無忌忌嫉,離間父子,遽爲豺狼,而無忌破家,非陰禍之報欤?武後斫喪王室,潛移龜鼎,越王貞父子痛憤,義不圖全。毀室之悲,《鸱鸮》之詩,傷矣!比齊佑之妄作,豈同年而語哉!贊曰:子弟作籓,磐石維城。驕侈取敗,身無令名。衝、撰憤發,視死如生。承乾、齊佑,愚弟庸兄。《舊唐書·李恪傳》
韋貴妃
張庭 飾
韋貴妃(597年-665年),名珪,表字澤,京兆杜陵縣人,是唐代最重要的士族家族之一。在唐朝的京兆地區很有影響,民間有俗語“城南韋杜,去天尺五”。唐太宗李世民妃,貞觀元年四月拜冊“四夫人”(正一品)之首。唐太宗皇十子紀王李慎(貞觀二年出生)和皇十二女臨川公主李孟姜(武德七年出生)生母,永徽年封紀國太妃隨紀王出藩,死後陪葬昭陵。
張柬之
吳秀波 飾
張柬之(625年-706年),字孟將,漢族,唐朝襄州襄陽人。張柬之中進士後任清源丞。689年以賢良征試,擢爲監察禦史。後出任合州、蜀州刺史、荊州長史等職。狄仁傑向武則天舉薦,武則天提升爲洛州司馬。不數日,狄仁傑再薦之,稱其“可爲宰相,非司馬也。”遂得以升爲秋官侍郎,過了一段時間有得姚崇推薦,于是升位宰相。神龍元年(705年)正月,張柬之與桓彥範、敬晖等乘武則天病發動政變,複辟唐朝。因功擢天官尚書,封漢陽郡公,後升爲漢陽王。不久,遭武三思排擠,被流放邊疆。張柬之被流放泷州,氣憤致死。——鐵囂矢志恢唐祚,孤臣折衝事武周。
楊妃
周海媚 飾
楊妃,隋末唐初人,祖籍弘農華陰,名諱不詳,生卒年不詳。隋炀帝楊廣之女,唐太宗李世民內官“四妃”之一,徽號未載,安葬地亦不明。唐太宗三子吳王李恪、六子蜀王李愔生母。史書對其本人的正面記載甚少,僅有寥寥數字,但其記載于其子吳王李恪的立傳之上;且從上下文可斷,李恪因爲乃母出身貴胄,而被唐廷上下矚目。——落葉飄零經舊恨,輾轉憐眉鎖宮仇。
長孫無忌
王繪春 飾
長孫無忌(594年-659年),字輔機,洛陽(今河南洛陽)人,唐初大臣,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。先世乃鮮卑族拓跋氏,北魏皇族支系,後改爲長孫氏,母親高氏爲漢族。從小“該博文史”。617年,李淵起兵太原無忌進見,李淵愛其才,授任渭北行軍典簽。自此輔佐李世民,建立了唐朝政權,是開國功臣,以功第一,封齊國公,後徙趙國公。651年奉命與律學士對唐律逐條解釋,撰成《律疏》(宋以後稱《唐律疏議》)30卷。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爲皇後,受許敬宗誣陷,削爵流黔州(今重慶市武隆縣江口鎮),終自刎而死。——萬古沉冤誰與雪,一朝功名上淩煙。
李承乾
李李仁 飾
李承乾(619年-645年1月5日),字高明,唐太宗李世民長子,母長孫皇後。唐太宗即位,立爲太子,時年八歲,聰明可愛。但是年長後,由于有腿疾,稍微不良于行,對父親陽奉陰違、對師長勸勉不耐,甚至曾派遣殺手刺殺自己的老師。同母弟弟李泰素有奪長之念,兄弟交惡。後因唐太宗處死太子的寵童稱心,父子關系也陷入僵化。貞觀十六年(642年),太子被控武力叛變,意圖謀殺親父唐太宗。貞觀十七年(643年)正月,太宗還表態太子雖有足疾,並不影響走路,何況太子有子,依照禮法,即使李承乾先死,也應該立李承乾的兒子李象。後來齊王李祐謀反牽扯出李承乾和漢王李元昌等人的謀反案,四月六日,李承乾皇儲之位被廢。在唐太宗保全下,他本人被判充軍到黔州,參與政變的趙節、杜荷、侯君集皆處死。貞觀十九年(645年)郁郁而終(墓志爲貞觀十七年十月一日(643年11月17日薨),唐太宗爲此罷朝,葬以國公禮。——醉拍玉衫惜舊時,天將離恨惱疏狂。
布諾影音搜尋一下
想找的電影電視劇都能找到
在土豆網,優酷網,PPS上
遇到因版權原因非大陸地區無法觀看的話
下載開心土豆軟體就行了
yahoo搜索一下「開心土豆」
土豆網,優酷網的電影就都可以看了,
一直在用,很方便,還是完全免費的。
留言列表